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提案建议办理情况公开

关于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66号建议的答复

访问量:

张磊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窨井盖安全管理的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对城市窨井盖安全管理工作的关心与关注!小井盖内有大民生,窨井盖是城市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关系到城市运行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窨井盖管理工作,为研究解决当前我市井盖设施存在的规格样式五花八门、材质各异、产品质量不高,及施工队伍众多、施工工艺和流程不统一导致维修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市领导亲自调度部署、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调研、市直相关单位、各城区、产权单位协同联动齐心发力,破难题、攻难关,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就您提出有关井盖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经我局研究讨论,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立完善窨井盖管理制度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已建立井盖管理体制机制,于2022年7月印发《关于成立南昌市城市道路(公园、广场)市政设施建设管理领导小组的通知》,明确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南昌市城市窨井盖整治管理工作专班成员,形成了“市级领导总揽统筹、市直部门分类主抓、乡镇街办主要监管、产权单位具体实施”的四级联动工作格局。同时印发数份制度性文件,明确了产权不明井盖确权登记工作流程、处理方法及事故应急处置机制,强化了井盖执法工作职责,健全多部门协同联动预警和响应机制,大力提高整治成效和水平,使得井盖整治工作高质量推进。

关于技术标准,市井盖办联合市水办于2023年11月制定出台了《全市雨污水管网改造井盖建设标准指导意见》,目前正联合住建局等市直单位起草《全市井盖设施建设和管理技术导则》,为城区道路窨井盖的建设和后期维护管理提供技术支撑,进一步把控井盖源头质量,统一规范井盖型号、材质、标识、承载能力、质量等,规范井盖建设施工和维修工艺,明确验收标准,全面提升井盖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常态长效管理。

二、关于加大窨井盖日常巡查和维护的建议

根据《南昌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南昌市城市道路井具设施管理办法》,明确了产权单位是井具设施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井具设施的日常巡查和维护管养。产权单位通常结合管线巡查,巡查频率为半个月至一个月,属地市政行政管理部门结合道路日常巡查工作,每日对井盖问题进行督导。产权单位在巡查发现、接到投诉或者市政管理部门的维修通知后,应在1小时内到达现场,并立即组织补装、更换;对立即补装、更换有困难的,设置警示标志,并在6小时内予以修复。产权单位未能在6小时内完成补装、更换或者修复的,由市政管理部门进行临时应急处置,处置费用由产权单位承担。

我局代政府起草了《南昌市城市窨井盖问题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南昌市城市道路窨井盖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明确压实了相关市直部门、属地监管单位、井盖产权单位的职责分工和整治任务,建立了“日巡查、月考核、月调度”的工作机制,督促各城区及产权单位进行全面排查及整治,强化巡查整改机制。2023年12月分管副市长主持召开了窨井盖整治专题调度会议,进一步压实各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职责和产权单位管养职责,强化各部门协同联动形成合力,谋划部署了下步技术导则、实施意见和民生实事等多项事宜,同时为研究解决井盖权属单位维修队伍不全、维修质量不一等问题,积极鼓励探索以城区为单位的井盖综合化管养,推行各产权单位提供窨井盖产品并缴纳维修费用,由辖区统一委托一家单位管养的整治模式。

三、关于加强窨井盖的监控和防护的建议

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要求,市井盖专班通过组织培训会等方式,先后多次对全市建成区范围内以及城市道路上窨井盖总量和问题数量、城区道路防沉降井盖数量的排查摸底工作进行部署,基本上按照日督查、月调度、月考核、季通报的工作频次,多次召开井盖工作调度会,积极督促各城区井盖整治牵头单位组织井盖产权单位有序开展雨污水井盖的防坠装置加装工作和窨井盖专项整治工作,强化井盖巡查与防护,明确整改时限,对问题井盖按照“分类整治”原则进行整治,如对雨污水窨井盖加装防坠装置;对单纯井周路面破损问题井盖进行维修加固;对异响问题井盖加垫符合质量和厚度要求的防震胶圈,或通过“六步消音法”、“井不响”方式处理;对变形、破损、下沉问题严重,且通过维修加固无法解决问题的井盖实施“一体化”更换,并同步建立井盖巡查整治台账。

自2021年以来,全市管辖范围内共加装防坠网13572处,整治问题井盖97398处,其中日常维修加固65808处,整治异响25162处,“一体化”更换井盖6428处。下步,我们也会督促属地监管单位组织井盖设施产权单位按照“先主后次、先急后缓”以及“城市机动车道优先”的原则,制定城区道路问题井盖整治计划,有序推动2024年井盖整治民生实事项目。

四、关于推动信息集成和技术创新的建议

市井盖工作专班充分利用考核激励机制,支持鼓励城区和产权单位对现有整治方式进行创新。针对路面基础较差的井盖,青山湖区制造研发新型“一体化”井盖,并在全市全力推广使用。2022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组织城区打造一体化井盖样板道路19条,更换一体化井盖4254座,除此之外,其余道路上更换一体化井盖592座。2023年通过结合雨污水管网改造、断头路改造等工程对46条道路上的1456座井盖进行了一体化更换。针对井盖异响问题,东湖区率先试点“耐压胶+橡胶卡垫”相结合的方式来处理异响问题,同时市井盖工作专班在总结杭州经验基础上,在部分城区试点推行升级版“六步消音法”,已整治异响井盖793处。

关于井盖信息化建设,目前我局已起草了《全市窨井盖治理工作实施意见》,推动普查建档、信息化建设,但此项工作涉及大量工作经费,需征求财政局意见后报市政府明确经费来源,再委托专业队伍进行全面普查建档工作,建立“一盖一编号、一井一档案”,并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井盖安全管理信息纳入数字化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对路面井盖实时状态进行信息采集分析,充分发挥平台监控预警、快速处置功能,提高问题井盖的发现及时率和处置效率。

五、关于开展社会宣传和合作的建议

我市已建立窨井盖安全问题举报机制,依托现有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监测平台,市民群众可以通过掌上城管APP拍照定位上传发现的城市管理问题,并实时了解处置情况。平台采取积分制,市民每发现一个问题可以积分并抽奖,根据年度积分排名也会有一定的金额奖励,并且还会利用日常巡查、视频监控以及城管服务热线等方式发现窨井盖安全问题。后续我们会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各个平台开展窨井盖安全宣传,发动群防群治力量,最大限度地接受市民各种问题线索的举报,及时处理各类窨井盖问题,并联合市公安局加强行刑联动机制,进一步加大打击井盖偷盗、损毁等违法行为,共同推进窨井盖治理工作。

我局会一直保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优良作风,继续履行井盖行业主管部门职责,继续督促、指导各城区及井盖产权单位做好井盖治理工作,为市民创造更加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守护好群众的“脚下安全”。

南昌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2024年3月6日   

扫码浏览